Last Updated on 2020-12-21 by ppcguybklyn

Photo : bookbub.com

自從部落格開設以來,我的內容一直都是以介紹網路行銷以及美國求職的專業文章為主,走路工取材將會是一個全新的文章系列,我認為如果要能夠寫出更好的廣告文案,一定要閱讀更多的英文創作以及內容,所以在我買了Kindle之後我只有要空就會開始讀一些我有興趣的書以及小說,到目前為止要累計看了好幾本書了,所以我決定利用這個系列來記錄我看過的書,跟大家介紹它們的背景以及大綱,最後再簡單的講我對於這些書的想法。而作為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想要來介紹的就是喬治歐威爾出版1949年的反烏托邦科幻小說:1984。

反烏托邦是甚麼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我們要先介紹反烏托邦的概念。反烏托邦顧名思義,就是與烏托邦這種完美理想國度完全相反的一種虛構的社會型態。反烏托邦的創作者想要藉由一種極端的末世設定來傳遞警世思想,來提醒人們如果讓某些東西失去控制,那麼這就有可能是我們的世界未來的下場。常見的反烏托邦元素通常會包含了高度集權的中央政府、愚民政策以及思想控制、社會衰敗、資源分配極度不均等等。

反烏托邦 Concept Art
Artwork by Emmanuel Shiu

反烏托邦的目的是要創造一個令人感到無力且恐懼的社會,並藉此激起讀者對於現況的反思。有些作品當中,也會加入與反烏托邦極權整府對抗的反抗軍的設定,來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支持的對象並且感到希望。最近幾年比較廣為人知的反烏托邦作品,應該就是被改編成電影的”飢餓遊戲”、以及前一陣子影集很紅的”使女的故事”了。

而成功奠定起反烏托邦創作基礎的重要創作,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喬治歐威爾的1984。

1984的故事背景

1984出版於1949年,整個故事是根據喬治歐威爾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以及對極權主義的反思設計出來的。故事是發生在1984年,主角生活的英格蘭是大洋國 (Oceania) 的其中一個省分,同時也是權力中心。控制大洋國的是簡稱為INGSOC的英國社會主義黨,是個一黨獨大的獨裁政權。INGSOC為了確保政權的維持,不斷的進行愚民政策以及思想改造,同時也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在這樣的高壓統治下,人民不只沒有言論的自由,連思想都必須通過黨的審查,只要被抓到有對於黨不利的思想,就會被黨的親衛隊”思想警察” 抓走進行再教育。

INGSOC的政府底下有四大部門:和平部門負責戰爭、富裕部負責經濟、仁愛部負責刑罰、真理部負責媒體傳播以及文獻的紀錄。主角溫斯頓是一名在真理部上班的公務員,他的工作是負責將所有的報章雜誌以及歷史文件改成黨想要的內容,而整個故事是從溫斯頓下定決心做一件被黨禁止的事情:寫日記開始的。

科幻元素

前面有提到這本小說身為一個寫於1940年代末的作品,書中充滿著喬治歐威爾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例如大洋國的居民們都必須使用一個叫做電幕(telescreen)的家電,這是一個能夠播放廣播以及電視節目的電器,電幕是黨用來監控人民的主要工具,因為它同時也有錄影的功能來監視居民在家裡的一舉一動,如果在家的時候沒有出現在電幕前面,就會被提醒必須要露臉。溫斯頓在寫日記的時候,就必須要抓空檔躲到電幕拍不到的死角才能開始寫。作者除了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介紹電幕之外,小說中也有詳細的描述溫斯頓工作的地方如何使用未來科技,來讓他們的工作更加快速有效率。

溫斯頓必須躲在電幕的死角才能夠寫日記
Source : 1984 movie by Virgin Films and Umbrella-Rosenblum Films

我覺得在想像科技發展上面,喬治歐威爾筆下1984年的英格蘭非常成功的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劇中的角色對於黨的恐懼連帶變成對於電幕的恐懼,不論做甚麼事情都必須要顧慮會不會被電幕後面的黨員們看到。但是儘管擁有這麼高的科技,平民百姓的生活品質其實是很差的,每個人都必須領取富裕部分配的物資,而這些東西都只是勉強能夠果腹而已,極高的科技以及低下生活品質的反差,塑造了一種壓迫感很強的故事氛圍。

對於極權主義的反思

1984是一本對於極權主義警世意味非常濃厚的小說,INGSOC的最高領導人被稱為”老大哥(Big Brother)”,所有大洋國的居民都應該要無條件的崇拜以及尊敬老大哥,而黨也很大方地告訴人們老大哥正在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INGSOC也鼓勵小孩子加入一個叫做”Spy”的組織來成為黨的眼線,並且洗腦小孩子要不斷的監視他們父母的思想,只要他們父母有表現出對黨或是對老大哥不利的行為,就要馬上向思想警察舉發。而INGSOC本身雖然奉行社會主義,但是整個社會卻呈現著全民均貧,資產與資源集中在少數黨內菁英手上的狀況。

這些極權統治所使用的方法以及造成的社會現象,在讀的時候真的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同時也會忍不住思考為什麼故事中的世界會走向這麼極端的田地。

如何定義歷史以及思想控制

故事進入中後段時,主角溫斯頓被思想警察抓走,並且進行了一連串的思想改造以及再教育,同時思想警察的幹部也跟溫斯頓解釋了黨是怎麼操縱人民的思想。

因為INGSOC一黨獨大,所以只要黨的一聲令下,真理部就可以馬上動員所有的人把全部的歷史資料、新聞雜誌等紀錄都改成對於黨有利的內容,明明是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飛機,也可以成為老大哥的發明。而在這種氛圍下,人們對於過去發生的事情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溫斯頓在被抓之前,就不只一次懷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因為他的經歷和黨紀錄的歷史完全不一樣。這就帶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該如何定義歷史?是人們經歷過的事情嗎?還是有真實文件紀錄的”史實”?喬治歐威爾把”贏家定義歷史”的概念推上極端,並且逼著讀者跟著溫斯頓的角度一起質疑歷史的真實性。

INGSOC另外一個確保政權的方式就是思想控制以及愚民政策,除了使用思想警察來矯正人民之外,INGSOC編譯了被稱為”新語”全新的英文使用準則,裡面全部的是簡化或是合併過的詞彙,複雜的字詞將會在黨的壓迫之下消失,以達到讓人民思考越來越簡單的效果。INGSOC同時奉行著使用”雙想 (doublethink)”來全面控制人民的思想方式,雙想就是強迫人們同時接受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INGSOC的三大口號:戰爭即和平,無知即力量,自由即奴役,就是雙想的體現,只要讓人民接受雙想,就能夠讓他們接受與現在事實完全相反的概念,大洋國可以前一秒還跟一個國家是盟友,在老大哥宣布這個國家是敵人的那一刻人民就會無條件接受這個事實,在新語以及雙想的搭配下,INGSOC對於人們新手的想法有著完全的操控權。

看完書中這一整段的時候真的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雖然我不認為有國家有辦法像INGSOC一樣真的用雙想來完全箝制思想,但是就很難不去懷疑自己過去受到的教育,是不是也是某種思想控制的手段。在1984的世界裡面,連擁有自己自由的思想都是一種奢侈,故事的最後溫斯頓也被思想警察突破最後一到心防,完全接受了雙想,並且了解到”自己是真正愛著老大哥的”。

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我看這本書的過程非常的累,除了因為這是一本很舊的小說,使用的英文比現代小說還是有不同之處之外,喬治歐威爾營造出極權統治的世界觀的壓迫感非常的大,讀到最後我也沒有想到故事會就這樣結束在溫斯頓會被突破心防,完全接受黨的思想控制這個令人絕望的地方,但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傳遞的訊息吧,如果放任極權政府成長到INGSOC這種地步,那麼將會失控到人民連思想的自由都失去。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在小說發行之後的20世紀後半許多極權政府的發展以及歷史中得到一些佐證,雖然跟小說中的敘述不盡相同,但很多都與喬治歐威爾的想像相距不遠。1984之所以在文學創作中有這麼高的地位,除了因為他濃厚的警世意味,以及書中很多不幸成真的現代預言之外,作者能成功地用非常短的篇幅,讓讀者跟溫斯頓一起被極權政府徹底地擊碎最後一絲希望,完全展現了他說故事的能力,以及為什麼這本書時到今日還能歷久不衰。

想看更多讀書心得歡迎到我的方格子來看看

Chinese